2014年02月18日09:50 来源:中直党建网
“破窗效应”理论认为:如果有人打破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,破损的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,别人就可能受到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。这说明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,会诱使人们去仿效,甚至变本加厉。
“四风”问题的形成与“破窗效应”不无相似之处。以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“四风”问题,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早在延安时期就已初现端倪,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,表现得尤为突出。其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,既有历史的根源、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,也有制度上的缺陷,等等。而笔者认为,关键之一是制度执行不力,缺乏刚性约束。
应该说,这些年各级党组织为整治“四风”下了不少功夫,建了不少章,立了不少制。不能不注意到,虽然有些制度看起来很缜密,但一旦投入运行,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“务实管用”。主要症结是制度落实不到位,或缺乏执行主体,或监管不力,林林总总的行规禁令如同“稻草人”一般,失去威慑力。因而有的有规不依,有的变通规避,有的标准多重,有的赏罚不明……长此以往,制度便成了摆设,最终形成“破窗效应”。
更值得深思和警惕的是,再好的制度也经不起戏弄和漠视。一旦制度失灵,“潜规则”就会起作用。“潜规则”起了作用,反过来加剧人们对制度的轻蔑,如此恶性循环,势必损害党组织的形象,导致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。正如英国哲人培根所说:“有制度不执行,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”。
由此看来,制度只有执行,才能焕发生命力。与制度设计相比,制度落实这条腿迈出的步伐更需坚实、有力。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、反复性,反“四风”既要重视完善各项制度,更要注重健全落实制度的制度,确保制度有执行主体、有检查监督、有问责机制,使其成为不可逾越的禁区、不可触碰的“高压线”。制度一经确立,就要以铁的纪律强化执行力、约束力,对违反制度闯“雷区”的行为零容忍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。要倾尽全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,使大家对其产生敬畏之心。惟其如此,才能杜绝“破窗效应”,刹住“四风”。